查看原文
其他

你那么聪明为什么还不快乐?

Joe Pinsker 酷炫脑 2019-04-10

作者 | Joe Pinsker

翻译 | 林宇豪

审校 | 酷炫脑

编辑 | Mandy


BBC


是什么决定了你不幸福?


科学研究指出,在我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有三件事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感:一,有价值的社会关系。二,对于自己每天做的事情足够擅长。三,能独立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


但其它研究也发现了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结果:财富、良好的教育和成就并不能很好的预测一个人是否幸福,这些因素反而可能让人对生活更不满意。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商学院的营销学拉杰·拉纳森(Raj Raghunathan)教授在他最近出版的书中尝试解读了这一奇怪的发现。这本书的书名叫做《你这么聪明,怎么不幸福呢?》,拉纳森教授的这一作品并不属于励志书籍(书里没有鼓舞人心的文字和帮你规划自我成长的计划表)。不同于励志类书籍的肤浅表面,拉纳森教授以严谨的科学研究作为他著作的基础。


拉杰·拉纳森 | ExpertFile


拉纳森教授书中的一个理论根基是,人们知道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事物是什么,但在追求这些事物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使用一些不能使幸福感最大化的方法。


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



假如说你想要自己成为一个很有能力的人,那么大致上有两种途径能达到这一点。第一种是通过社会比较,比如说证明自己最擅长某件事情,像是“我想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教授”。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这个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很难说怎样的比较是合理的。怎么判断一个人在某方面的水平?最好教授的标准是什么?是研究,是教学?如果说是教学的话,那么评判标准是学生的评分,还是讲课的内容,还是学生的成绩?这非常难说,因为适用的领域越小越具体,评判标准往往变得越来越模糊。


因此最后人们往往采用那些相对清晰的标准来作为评判依据——即使这些标准并不是那么合理。比如说人们通过获得奖项的多少,薪水的高低,或所在的学校来判断一个教授的好坏。这些也许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些不错的标准,但它们和教授这一特定群体并不是那么的相关。


同时这些标准是我们很容易适应的,如果这个月你的薪水有了很大的上涨,你为此感到很高兴。这种高兴可能持续一个月,两个月,可能六个月。但总有一天你会习惯,然后就会想要更多的涨薪,最终你会需要工资持续的上涨来保持自己的幸福感。在绝大多数人身上,这显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幸福感来源。


tenor


而另一种获取幸福的途径,需要你去注意自己真正擅长的是什么,自己喜欢做的是什么。当你不把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去做自己喜欢做、擅长做的事情。而如果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专注于这些事情的话,那么有很大的可能性你会慢慢进步,最后成为一个在这一方面很有能力的人。这时,即使你不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更厉害而刻意追求名利,名利也会随之而来。


决定幸福感的第四个要素



回到刚才说的三件决定幸福感的事情,能力、归属感和自主性,我在这里想添加上第四件事——一个人对生活的观念


这种观念可以简单的被分成两种,一种观念极度强调稀缺性,也就是说:我的成就一定来自于别人的损失(我不抢夺这些资源,这些资源就会被别人抢走了)。这种观念让人热衷于社会比较。而另一种更为强调充裕性的观念则认为每个人有自己足够的空间可以成长。


我们的祖先在一个稀缺的世界中生活了非常非常久的时间。在从前,食物、资源、土地等等事物都是十分稀缺的。因此我们为之进化出了一种强调稀缺性的观念来帮助我们生存。


但我认为,人类作为具有高度智慧的物种应该认识到,进化带给我们的一些倾向可能在现代对我们是无益的。比如说研究表明,如果你在广告公司或是软件设计公司工作的话,那么当你只是享受过程,而不怀着稀缺性的观念工作时,你的表现反而会更好。


图1 | 网络, 图2 |《硅谷》剧照


而在现代,企业传统的运转制度也对追求幸福感造成了许多阻碍。西蒙·斯涅(Simon Sinek)在他的书中提出,企业和其制度是参考军队运作的方式设计的——它们都有很强的层级性并强调稀缺性。但他同时也提到,世界上顶尖的军队领导者往往却不强调这种普遍被推广的方式。所以,之前企业效仿的运作方式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错误的。好在现在一种更为合理,更强调充裕性的企业运作方式正在逐渐流行起来。


丹尼尔·H·平克(Daniel H·Pink)在他的《动力》一书中提到以前用来激励员工的传统“胡萝卜加大棒”方法正在被他称为“动力 2.0 ”的方法替代。这种方法强调帮助员工寻找他们真正热爱的事物。著名公司谷歌(Google)和全食超市(Whole Foods)采用都是这种方法。


总的来说,商业领域内的相关思想是有些混杂和矛盾的。在商学院中,我看到许多人正强调着企业社会责任和寻找热爱事物的重要性。但同时,现实中,无论是商业成功人士的演讲重心,还是企业为了排名所做的努力,都仍然落在了外在的奖励上。


虽然进化和社会都带给了我们这种天生强调稀缺性的倾向,但我们也有办法做出相应的改变。在书中提到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每天给一群员工发一封邮件,提醒他们在做决定时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幸福感最大化,之后员工们的幸福感便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幸福其实很简单



虽然因为进化我们倾向于注意负面的事物来避开危险,但同时我们也倾向于寻找幸福感和成长的可能性。能令我们获得幸福感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是十分简单的。它只需要你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并能让自己沉浸于其中的事情。


你可以观察一下小孩子们,他们对此非常擅长。他们对于外界的标准不太在意,只做那些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教授的书中提到了这么一个故事:“在我的儿子三岁的时候,我们给他买了一台小玩具车。他和玩具车玩了大概只有三天,之后他却对玩具车的包装盒产生了兴趣。他之所以对包装盒产生趣,只是因为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叫做小猪汉密尔顿(Hamilton)的角色。他想模仿这只住在盒子里的小猪,仅此而已。”


 Hamilton 小猪 | amazon


在上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鼓励人们主动去寻找幸福感。比如说一位父亲可能会发现,比起自己坐着看电视,和儿子玩棒球游戏能让自己更快乐。每个人会选择做不同的事情,但他们寻找幸福感时所做的小改变会令生活焕然一新。


增加幸福感的方法就是这么简单,然而人们总是把获得幸福的希望寄托于还没有得到的事物。其实这并不正确,因为在得到想要的东西以后,人的幸福感会有提升,但一段时间后又会下降到原来的水平。


一项研究发现,中了彩票的人和遭遇严重事故的人在事情发生的一年后有着相同的幸福感水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有适应的能力,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你看到了眼前更好的事物,继而想要得到它。而在你得到它之后,你只会发现眼前还有更多更好的东西去追求。


乐观和悲观



拉纳森教授在书中还强调了一种被称为“平静追求”的观念。这个观念的核心在于不把自己的快乐和结果捆绑起来。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结果对幸福感并没有一种确定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除了一些非常极端的例外——患上绝症、子女去世等等。但如果你想一想,在你小时候和女朋友分手,或者摔断手臂住院两个月时,你可能觉得“天啊,这简直是世界末日!我的人生再也不会好了。”但实际上我们从这些事情中恢复得很快,往往这些我们认为非常负面的事情都能够帮助我们成长和学习。


tenor


不同的人对生活怀着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乐观,有的人悲观,并没有什么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哪一种态度更为正确。但如果你怀着乐观的态度,那么你会更多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如果你怀着悲观的态度,你更容易看到生活坏的一面。这有点像安慰剂效应。既然这两种观念并没有一种更为正确,那么为什么不选择那种对人生更有益的观念呢?


但不论怎样,我们都没有办法强行灌输给一个人强调充裕性的观念。人们必须通过自我探索自行在不同观念中做出选择——当然人们也应该参考科学研究,然后自己学会如何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原文链接:

www.theatlantic.com/business/archive/2016/04/why-so-many-smart-people-arent-happy/479832/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往期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